联系方式Contact us

  • 北京市朝阳区酒仙桥中路24号院6号楼,100015
  • 010-53218311
  • 010-53218307
  • china-cicc.org:4789

标准规范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标准规范>国家自然科技资源平台微生物资源采集环境描述规范

国家自然科技资源平台微生物资源采集环境描述规范

国家自然科技资源平台微生物资源采集环境描述规范

《微生物菌种资源描述标准和规范的研究制定

及共享试点建设》项目组

二〇〇四年十二月十日

目    次

目    次 ................................................................................................ I

前    言 ................................................................................................. II

引    言 ..................................................................................................... III

微生物资源采集环境描述规范 ............................................................................... 1

1 范围 .........................................................................................................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1

3 术语和定义 ................................................................................................... 1

4 要求 ............................................................................................................ 1

5 描述内容 ...................................................................................................... 2

附件:国家自然科技资源平台采集环境描述表 ................................................................. 4

参考文献 .......................................................................................................... 6

 

 

前    言

本规范由国家自然科技资源平台建设项目提出。

本规范起草单位:中国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研究所、中国兽医药品监察所、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森林保护研究所、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中国医学科学院医药生物技术研究所、中国食品发酵工业研究院。

本规范主要起草人:张月琴、黄明玉、刘红宇、姜瑞波、顾金刚、周宇光、朴春根、叶强、、陈敏、程池等。

 

引    言

环境多样性造就了生物多样性。自然界中,微生物的分布最为广泛、生物多样性最为丰富,对采集环境的规范描述有助于理解微生物菌株功能、特性。

微生物菌种资源采集环境描述规范的制定是规范整理、整合我国现有微生物资源的前提,是菌株数据化、网络化的基础,也是充分利用各类微生物资源,实现微生物资源的全面共享和促进国际交流的需要。

 

微生物资源采集环境描述规范

1 范围

本规范规定了微生物资源采集环境的描述要素和描述规范。

本规范适用于微生物资源的收集、整理和保存,以及数据库和信息共享网络系统的建立。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规范的引用而成为本规范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规范,然而,鼓励根据本规范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规范。 

国务院令第424号《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

GB 19489 实验室 生物安全通用要求

科技部自然科技资源平台联合管理办公室文件 自然科技资源共性描述规范(试行)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规范。

3.1  

微生物资源 microbioal resources

微生物资源是指有一定科学意义、具有实际或潜在实用价值的细菌、真菌、病毒、细胞株、微生物基因及相关的信息数据。

3.2  

采集环境

指分离源的采集场所。

4 要求

4.1 描述要求

采集环境的描述条款应明确而无歧义,并且:

——    对本规范规定的描述内容力求完整;

——    清楚、准确。

4.2 描述要素

描述要素分为2类:

——    M:必备要素,必须描述的要素;

——    O:可选要素,其描述与否视具体菌株而定。

5 描述内容

5.1 采集环境

5.1.1 采集地区(M)

应指明采集地点所属国家(或地区)的行政区划,详细到县。

5.1.2 采集具体地点(M)

应指明采集分离地的具体地点。

5.1.3 采集地的坐标位点(M)

应指明采集地点经度和纬度和海拔高度。

5.1.4 采集地点的生境类型(M)

应指明采集地点的生境类型,如陆地、海洋、湿地、河泊、森林﹑沼泽﹑山坡﹑山谷﹑园林﹑耕地等。如是极端环境,应描述高温﹑低温﹑极端高酸﹑高碱﹑高盐﹑高渗透压﹑高压﹑高辐射﹑太空等极端异常环境。

5.2 采集时间的气候特征(M)

应指明采集时的主要气候特征(如雨季或旱季)及天气状况等。

5.3 指明采集时间(M)

应指明采集时间,具体到年月日,以XXXX年XX月XX日表示。

5.4 采集人(M)

应指明采集人的姓名,并指出所在单位的名称。

5.5 分离源(M)

5.5.1 土壤和污泥(M)

对于土壤和污泥样品的采集,一般为表层5-10cm。应指明土壤和土质类型、植被和酸碱度等。采集于污泥的样品应指明污泥类型(如池塘沉积物、海洋沉积物等)。

5.5.2 水源(M)

对于采集水中的样品,应描述水域性质:如海洋﹑河流﹑湖泊﹑泉水﹑溪流﹑池塘等;水的深度;水温和pH等;应描述采集样品类型是否为水中浮悬物、水底沉积土、栖生或共生的动植物等。

5.5.3 空气(M)

应指明采样的场所﹑温度﹑高度。

5.5.4 生物体(M)

应指明动﹑植物的名称;采集动、植物或人的样本应指明器官﹑组织部位等。

5.5.5 动物排泄物或动植物尸体(M)

应指明动物及其排泄物的名称。

5.5.6 自然培养(或发酵)物(M)

应指明培养(或发酵)物的名称,原料构成与成熟状态,培养(或发酵)的温度与方式(液态或固态)。

5.6 宿主(O)

对于寄生微生物,宜指明下列内容:

——    宿主学名

——    宿主俗名

——    宿生部位

——    传播媒介

——    传播途径

——宿主类型,即死体营养寄生菌或活体营养寄生菌

 

国家自然科技资源平台采集环境描述表

填表日期:     年     月      日

采集基本信息描述

采集人

 

采集人所在单位

 

采集样品编号

 

采集时间

 

采集时季节

及气候特征

 

采集地、环境信息描述

采集地所在国家/地区

 

采集地点名称

 

采集地坐标

经度 :           纬度:            海拔:       m

采集地环境类型

(可列出数据)

 

分离源信息描述

土壤

类型

 

植被

 

pH值

 

污泥

污泥沉积类型

 

pH值

 

水源

水域性质

 

水的深度

 

水温

 

水的pH

 

水中采集样品的类型

 

空气

采样场所

 

温度

 

高度

 

生物体

动、植物

名称

 

部位、组织名称

 

人的部位名称

 

发酵物

名称

 

原料构成

 

成熟状态

 

温度

 

发酵方式

 

宿主

学名

 

俗名

 

寄生部位

 

传播媒介

 

传播途径

 

寄住类型

 

               

 

参考文献

[1] 刘志恒,姜成林. 放线菌现代生物学与生物技术.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

[2] 池振明. 微生物生态学原理、方法及应用.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9

[3] 姜成林,徐丽华,许宗耀.放线菌分类学.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1995

[4] 刘志恒主编. 现代微生物学.北京:科学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