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方式Contact us

  • 北京市朝阳区酒仙桥中路24号院6号楼,100015
  • 010-53218311
  • 010-53218307
  • china-cicc.org:4789

标准规范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标准规范>大型真菌菌种资源描述规范

大型真菌菌种资源描述规范

大型真菌菌种资源描述规范

起草单位: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森林保护研究所

目    次

前    言.................................................................................. 3

引    言............................................................................... .. 4

1 范围.................................................................................... 5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5

3 术语和定义............................................................................ 5

4 要求.................................................................................... 5

5 描述内容............................................................................... 5

6 附表.................................................................................... 9

大型真菌菌种资源描述表................................................................ 9

参考文献................................................................................. 10

前    言

本规范由国家自然科技资源平台建设项目提出。

本规范起草单位: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森林保护研究所、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中国医学科学院医药生物技术研究所、中国兽医药品监察所、中国食品发酵工业研究院。

本规范主要起草人:淮稳霞、朴春根、顾金刚、姜瑞波、周宇光、叶强、张月琴、陈敏、程池等。

 

引  言

大型真菌是菌物中的一个重要类群,很多种类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是目前菌物中最有开发应用前景的一类;此外,一些大型真菌能够分解枯死植物,对维持自然界物质循环、生态平衡有重要的作用,可开发应用于造纸业和环境净化;一些大型真菌能引起树木病害或损害多种木质产品,对此类病原真菌的认识的加强,有利于预防和减少危害的发生。

制定本规范是为了规范大型真菌菌种资源描述,便于大型真菌菌种资源的收集、保藏、鉴定、评价、研究和利用,有效整理菌种资源,促进菌种资源信息化,实现菌种资源的高效共享和可持续利用。

 

 

大型真菌菌种资源描述规范

1 范围

本规范规定了大型真菌菌种资源描述要素和描述规范。

本规范适用于大型真菌菌种资源的收集、整理和保藏,以及数据库和信息共享网络系统的建立。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规范的引用而成为本规范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规范,然而,鼓励根据本规范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规范。

国务院令第424号《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

科技部自然科技资源平台联合管理办公室文件《微生物菌种资源共性描述规范》

科技部自然科技资源平台联合管理办公室文件《微生物资源分类编码体系》

科技部自然科技资源平台联合管理办公室文件《微生物菌种资源采集环境描述规范》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规范。

3.1  

大型真菌 macrofungi

大型真菌是菌物中子实体大型的一类真菌,泛指广义上的蘑菇或蕈菌。

4 要求

4.1 描述要求:

——描述内容应清楚、准确,力求完整。

——要充分考虑该菌株的最新研究进展;

——能被微生物专业人员理解。

4.2 描述要素

描述要素分为2类:

——M:必备要素,必须描述的要素。

——O:可选要素,其描述与否视具体菌株而定。

5 描述内容

5.1 基本信息

5.1.1 平台资源号(O)

国家自然科技资源e-平台统一生成的资源编号,平台资源号长度为18位,前9位是资源单位编码,后9位是流水号,参见《自然科技资源共性描述规范》。

5.1.2 学名(M)

应指明该菌株的完整科学名称。对于鉴定到属,未鉴定到种的菌株,种名以“sp.”表示;对于未鉴定的菌株,以“unidentified”表示。

5.1.3 中文名称(M)

应指明该菌株的中文名称(如有别名,可在括号中注明)。尚无中文译名时,填写“暂无”。

5.1.4 资源归类编码(M)

应指明该菌株的资源归类编码,参见《微生物资源分类编码体系》。

5.1.5 菌株保藏编号(M)

应指明该菌株在专业保藏机构的保藏编号,保藏编号由前缀和菌株编号两部分组成。前缀为保藏机构英文名称的缩写,前缀和菌株编号之间应留空格。

5.1.6 其它中心编号(O)

宜指明该菌株在其它菌种保藏机构的菌株保藏编号。每个其它保藏机构的编号均由“=”开头,如编号不止一个时,中间也用“=”连接。

5.1.7 来源历史(M)

应指明得到该菌株的途径。如菌株转移经过多个保藏机构,则保藏机构之间用一个左指向的箭头“←”连接。

5.1.8 分离人(M)

应指明该菌株最初分离人的姓名。

5.1.9 分离时间(M)

应指明该菌株的分离时间。格式为YYYYMMDD,其中YYYY为年,MM为月,DD为日。

5.1.10 原始编号(M)

应指明该菌株最初分离编号。

5.1.11 标本号(O)

如果该菌株有标本,宜指明其标本的保藏机构及保藏编号。

5.1.12 鉴定人(O)

宜指明该菌株的鉴定人。

5.1.13 鉴定人所在单位(O)

宜指明该菌株的鉴定人所在单位。

5.1.14 收藏时间(O)

宜指明保藏机构收集、保藏该菌株的时间。格式为YYYYMMDD,其中YYYY为年,MM为月,DD为日。

5.1.15 原产国或地区(M)

应指明该菌株分离基物采集地所在国家或地区的名称。

5.1.16 采集地区(O)

宜指明该菌株采集地的行政区划,详细到县。

5.1.17 分离基物(O)

宜指明具体的分离基物名称。

5.1.18 采集地生境(O)

宜描述该菌株分离基物具体采集地点的生态环境,参照《微生物菌种资源采集环境描述规范》。

5.1.19 生物危害程度 (M)

该菌株的生物危害程度分类,参照《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

5.1.20 培养基编号(M)

该菌株的最适培养基的统一编号,由前缀和培养基编号两部分组成。编号以4位数表示,培养基的统一编号参考《中国菌种目录》。

5.1.21 模式菌株(M)

凡是模式菌株应予指明。

5.1.22 分类地位 (M)

应指明每个菌株的界、门、纲、目、科、属、种。如需要,可指明该菌株的变种、亚种、专化型、融合种名称及生理小种类型等。

5.1.23 菌种用途 (O)

宜指明菌株已知的主要用途及功能特性。

5.1.24 致病对象 (O)

宜指明病原菌种的致病对象。

5.1.25 病害名称(O)

宜指明病原菌种致病的病害名称。

5.1.26 寄主名称 (O)

宜指明菌种寄生宿主的学名或中文名称。

5.2 特征特性信息

5.2.1 子实体的形态特征

5.2.1.1 子实体或子座(M)

应指明菌株子实体或子座的形态特征,包括子实体或子座的大小、整体形状、质地及分离方法和部位等。

5.2.1.2 菌盖(O)

宜指明菌盖的直径大小、整体形状、菌盖边缘形状、菌盖表面性状和颜色。

5.2.1.3 菌肉(O)

宜指明菌肉的颜色、质地,以及菌肉伤后变色情况和气味。

5.2.1.4 菌柄(O)

宜指明菌柄的整体性状、长度、直径、质地,与菌盖的着生关系,表面性状与颜色。

5.2.1.5 菌环(O)

宜指明菌环的有无及其着生部位、颜色、质地等。

5.2.1.6 菌托(O)

宜指明菌托的有无及其颜色、形状等。

5.2.1.7 菌褶(O)

宜指明菌褶的颜色、形状及与菌柄的着生关系。

5.2.1.8 菌管(O)

宜指明菌管的颜色,管孔的形状和大小。

5.2.1.9 侧丝(O)

对于子囊菌类的一些菌种宜描述其子座内侧丝的颜色、形状、长度等形态特征。

5.2.1.10 子囊(O)

宜指明子囊的颜色和形状等特征。

5.2.1.11 子囊孢子(O)

宜指明子囊孢子的颜色、大小、形状以及表面特征(如光滑或有刻纹等)等特征。

5.2.1.12 担子(O)

宜指明担子的颜色、大小和形状等特征。

5.2.1.13 担孢子(O)

宜指明担孢子的颜色、大小和形状等特征。

5.2.1.14 孢子印(O)

宜指明孢子印的颜色。

5.2.1.15 其它(O)

宜指明其它有性生殖器官方面的特征。

5.2.2 培养特征(O)

宜指明菌落颜色、形态以及其它培养特征,并指出所用培养基的名称或配方以及培养条件。

5.2.3 生理生化特征(O)

宜指明菌株重要的生理生化特征,如吸收利用水分、各种碳源、氮源、硫源及其它特殊化合物的能力;对温度、pH值的需求及耐受性;对盐的耐受性;对生长因子及其它特殊化合物及营养的需求;产生的酶或酸等生理生化特征。

5.2.4 核苷酸序列信息(O)

宜指明菌株的核苷酸序列信息,如ITS、18S rDNA等序列信息,并注明核苷酸序列注册号。

5.3 其它信息

5.3.1 图象信息 (O)

宜给出该菌株的菌落、菌丝、孢子、产孢器官、组织等图象信息。

5.3.2 文献信息(O)

宜列出该菌株公开发表的文献资料。

 

 

6 附表

大型真菌菌种资源描述表

描述日期:     年      月     日

基本信息

平台资源号

 

学名

 

中文名称

 

资源归类编码

 

菌株保藏编号

 

其它中心编号

 

来源历史

 

 分离人

 

分离时间

 

原始编号

 

标本号

 

鉴定人

 

鉴定人所在单位

 

收藏时间

 

原产国或地区

 

采集地区

 

分离基物

 

采集地生境

 

生物危害等级

 

培养基编号

 

模式菌株

 

分类地位

 

菌种用途

1: 研究  2: 教学  3:生产  4: 分类  5:分析检测  6:其它

致病对象

 

 病害名称

 

寄主名称

  

特征特性信息

子实体的形态特征

子实体

 

子座

 

菌盖

 

菌肉

 

菌柄

 

菌环

 

菌托

 

菌褶

 

菌管

 

侧丝

 

子囊

 

子囊孢子

 

担子

 

担孢子

 

孢子印

 

其他

 

培养特征

菌落形态

 

菌落颜色

 

其他菌落特征

 

生理生化特征

吸收利用水分、各种碳源、氮源、硫源及其它特殊化合物的能力

 

对温度、pH的需求及耐受性

 

对生长因子及其它特殊化合物及营养的需求

 

产生的酶或酸

 

其它

 

分子生物学特征

18S rDNA序列

 

ITS序列

 

特异性DNA片段

 

其他

 

其他信息

图像信息

 

文献信息

 

                       

 

参考文献

[1] Kirk P. M., Cannon P. F., David J. C., Stalpers J. A. Dictionary of the Fungi. 9th Edition. CAB International, 2001

[2] 毕志树,郑国扬,李泰辉. 广东大型真菌志. 广州:广东科技出版社,1994

[3] 李钟庆. 微生物菌种保藏技术. 北京:科学出版社,1989

[4] 卯晓岚. 中国大型真菌. 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

[5] 邵力平,沈瑞祥,张素轩等. 真菌分类学. 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84

[6] 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 菌种保藏手册. 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1980

[7] 中国标准出版社第一编辑室. 标准化工作导则、指南和编写规则标准汇编.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3

[8] 中国标准出版社第一编辑室. 中国农业标准汇编. 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2

[9] 中国标准出版社第一编辑室. 中国食品工业标准汇编. 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