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方式Contact us

  • 北京市朝阳区酒仙桥中路24号院6号楼,100015
  • 010-53218311
  • 010-53218307
  • china-cicc.org:4789

标准规范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标准规范>食用菌种质资源数据质量控制规范

食用菌种质资源数据质量控制规范

食用菌种质资源数据质量控制规范(草稿)

起草单位: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

目    次

前言................................................................................. 141

引言................................................................................. 142

1 范围............................................................................... 143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43

3 数据质量控制的基本方法............................................................. 143

4 基本信息........................................................................... 143

5 子实体形态特征..................................................................... 148

参考文献............................................................................. 159

 

 

前    言

本规范由微生物菌种资源平台建设项目提出。

本规范起草单位: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森林保护研究所、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中国医学科学院医药生物技术研究所、中国兽医药品监察所、中国食品发酵工业研究院。

本规范主要起草人:张瑞颖、左雪梅、姜瑞波、顾金刚、张晓霞、李世贵、马晓彤等

 

 

引    言

食用菌是指子实体肉眼可见,徒手可采,可食用的大型真菌。绝大多数是担子菌,其中以伞菌目的种类最多,少数属子囊菌门,如马鞍菌、羊肚菌、林地碗、地菇菌、块菌、钟菌等。本标准的主要目的是规范食用菌菌种资源的描述,为建立食用菌菌种资源数据库服务,促进食用菌菌种资源的收集、整理、保藏、评价研究和共享。

由于食用菌的种类繁多,据统计,目前全世界已记载的食用菌超过2000种,其子实体的形态特征千变万化,本标准在描述子实体形态时,以伞状子实体为主,兼顾其他类型的子实体特征。

 

 

食用菌种质资源数据质量控制规范

1 范围

本规范规定了食用菌种质资源数据采集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内容和方法。

被规范适用于食用菌种质资源的整理、整合和共享。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424号

3 数据质量控制的基本方法

对于栽培品种,进行栽培试验检测品种的性状。将被检菌种按母种、原种和栽培种的三级扩繁方式进行栽培试验。母种的培养基为PDA培养基,原种和栽培种的培养基根据不同食用菌种类和品种的需要选择。制作菌袋45个,接种后分3组(每组15袋),进行常规管理,做好栽培纪录,统计检验结果。形态特征和生物学特性观测试验原始数据的采集应在品种正常生长情况下获得。

对于野生菌种资源,直接利用采集时获取的数据填写以下信息。

4 基本信息

4.1 平台资源号

国家自然科技资源e-平台统一生成的资源编号,平台资源号长度为18位,编号规则为:微生物菌种资源分类编号(15)+ 单位所在区域编号(2位)+ 资源单位性质代码(P或C分别代表资源提供者是法人实体或自然人)+ 资源保藏单位/人序号(4位,由国家自然科技资源平台管理联合办公室统一给出)+ 9位(由各子项目牵头单位规定)。

如“1511C0001ACCC50012”,其中“15”代表微生物,“11”代表北京,“C”代表法人实体,“0001”代表中国农业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中心,“ACCC50012”代表农业微生物子项目确定的菌种编号。

4.2 菌株保藏编号

微生物菌种资源在保藏机构的保藏编号,由前缀和菌株编号两部分组成。前缀为保藏机构名称的英文缩写,前缀和菌株编号之间留半角空格。如“ACCC 50012”,其中“ACCC”为“中国农业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中心”的英文缩写;“50012”是菌株在中国农业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中心的编号;“ACCC”和 “50012”之间有一半角空格。

4.3 中文名称

微生物菌种资源的中文名称。如果有多个中文名称,可以放在括号里,用逗号分开,如香菇(香蕈,冬菇)。尚无中文译名时,可填“暂无”。

4.4 学名

微生物菌种资源的学名,包括属名、种名加词及定名人。未鉴定到种的,种名加词以“sp.”代替。

4.5 分类地位

微生物菌种资源的界、门、纲、目、科, 注明采用的分类系统(或列出分类鉴定的参考文献)。

4.6 资源归类编码

国家自然科技资源平台资源分级归类与编码标准中的编码,参见《微生物资源分类编码体系》。

4.7 其他保藏机构编号

微生物菌种资源在其它菌种保藏中心的保藏编号。其它保藏中心编号前以“=”开头,保藏编号之间用 “=”连接。

4.8 标本号

如果该菌株有标本,宜指明其标本保藏机构及保藏编号。

4.9 来源历史

微生物菌种资源在收藏单位之间的转移情况。收藏单位前以左指向箭头“←”开头,收藏单位之间用左指向箭头“←”连接。

4.10 收藏时间

微生物菌种资源被保藏机构收集、保藏的时间。格式为YYYYMMDD,其中YYYY为年,MM为月,DD为日。

4.11 原始编号

微生物菌种资源的原始分离编号。

4.12 原产国或地区

微生物菌种资源分离基物采集地所在国家或地区名称。

4.13 模式菌株

微生物菌种资源是否为模式菌株。

1:模式菌株 

2:非模式菌株

4.14 主要用途

微生物菌种资源的主要用途。

1:分类

2:研究

3:教学

4:分析检测

5:生产

6:其它

4.15 具体用途

微生物菌种资源的具体用途。

1、栽培;

2、研究;

3、分类;

4、发酵;

5、其他

4.16 生物危害程度

病原微生物菌种资源的分类,其分类方法见《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

1:一类

2:二类

3:三类

4:四类

5:不清楚

4.17 种质类型

保藏的微生物菌种资源的种质类型分为:

1、野生资源

2、选育品种

4.18 营养方式或习性

指明菌株的营养方式或习性:

1、腐生

2、寄生

3、兼性寄生

4、共生

4.19 寄主名称

如果该菌株是寄生、兼性寄生或共生,指明菌株寄主的中文种名。

4.20 采集地

微生物菌种资源分离基物的采集地的县级行政区划。

4.21 海拔

指明该菌株的采集地点的海拔(单位:m)。

4.22 经度

4.23 纬度

4.24 采集地生境

如果是野生菌株,指明该菌株的采集地点的生境,主要包括(可以同时选择多项):

1、针叶林

2、阔叶林

3、混交林

4、灌木丛

5、草地

6、草原

7、阳坡

8、阴坡

9、其他           

4.25 分离人

最初分离人的姓名。

4.26 分离时间

指明该菌株的分离时间,格式为YYYYMMDD,其中YYYY为年,MM为月,DD为日。

4.27 鉴定人

菌株的鉴定人。

4.28 基物

如果是野生菌株,指明该菌株采集基物,主要包括:

1、 地面

2、 地下

3、 腐木

4、 粪上

5、 朽叶

4.29 子实体生长习性

指明该菌株的习性:

1、 单生

2、 丛生

4.30 培养基编号

微生物菌种资源最适培养基的统一编号。编号以4位数表示,培养基的统一编号参考《中国菌种目录》。

4.31 菌落颜色

描述在特定培养基上的菌落颜色。采用美国蒙赛尔土壤色彩图卡(Munsell Washable Soil Color Charts)比对,填出相应的颜色。

4.32 可溶性色素

描述在特定培养基上是否产生可溶性色素,以及色素的颜色。采用美国蒙赛尔土壤色彩图卡(Munsell Washable Soil Color Charts)比对,填出相应的颜色。

4.33 无性生殖

指明是否存在无性生殖,如果存在无性生殖方式,指名其产孢结构,即孢子类型。

1、  无

2、  节孢子(或粉孢子)

3、  分生孢子

4、  孢囊孢子

5、  厚垣孢子

6、  芽孢

4.34 菌丝最适生长温度

食用菌菌丝的最适生长温度,单位℃。

4.35 菌丝最适生长PH

食用菌菌丝的最适生长的酸碱PH值。

4.36 菌丝生长速度

采用平板培养直线测量法,将菌种定量接种于平板中心,在生长迟缓期完成之后,开始测量菌落的直径,计算生长速度(单位:cm/d);或用生长管培养直线测量法测量,将菌种定量接种于直线生长管的一端,在生长迟缓期完成之后,开始测量菌落的长度,计算生长速度(单位:cm/d)。

4.37 菌丝体类型

保藏的微生物菌种资源的菌丝体类型分为:

1、同核体;

2、异核体;

3、二倍体

4.38 分子标记

按技术特性,分子标记可分为三大类。第一类是以分子杂交为基础的DNA标记技术,主要有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标记(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s, RFLP);第二类是以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PCR)为基础的各种DNA指纹技术,主要有随机扩增多态性DNA技术(Random amplification polymorphism, RAPD)、简单重复序列中间区域标记(Inter-simple sequence repeats polymorphisms, ISSR)、扩增片段长度多态性(Amplified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s, AFLP)、简单序列重复标记(Simple sequence repeats, SSR)、序列特征化扩增区域(Sequence characterized amplified region, SCAR)、序标位(Sequence tag sites, STS);第三类是一些新型的分子标记,主要有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 SNP)、表达序列标签(Expressed sequences tags, EST)、相关序列扩增多态性(sequence-related amplified polymorphism, SRAP)、靶位区域扩增多态性 (target region amplified polymorphism,TRAP)等。

可以通过凝胶电泳图谱或DNA分子序列的方式描述分子标记。

在使用凝胶电泳图谱描述分子标记时,必须指明分子标记的类型;在同一张图谱中必须包括标准菌株或对照菌株;同时还应指名实验过程中PCR引物、扩增反应条件和程序,以及电泳的凝胶种类、浓度和电泳条件。

在使用DNA分子序列描述分子标记时,必须指明序列的位点,和PCR扩增该序列的引物,扩增反应条件和程序。

4.39 选育方法

选育品种的主要方法分为:

1、驯化选择;

2、杂交育种;

3、诱变育种;

4、基因工程;

5、原生质体融合

4.40 亲本

选育品种所食用的亲本,同时指明该亲本的菌株保藏标号和菌株保藏单位。

4.41 育种者

选育品种的个人或单位。

4.42 能否栽培

指明食用菌菌株是否能够栽培。

1、不适合栽培;

2、能够人工栽培

4.43 最适栽培料

指明食用菌菌株最适合的栽培料及其配方。

4.44 从接种到第一次现蕾的时间

食用菌菌株在适宜的条件下和特定的栽培料中,从接种到第一次现蕾的时间(单位:d)。

4.45 从接种到出菇盛期的时间

食用菌菌株在适宜的条件下和特定的栽培料中,从接种到出菇盛期的时间(单位:d)。

4.46 出菇温度类型

食用菌的出菇温度类型分为:

1、变温结实型;

2、恒温结实型

4.47 出菇温度

食用菌菌株最适的出菇温度范围(单位:℃)。

4.48 抗病能力

食用菌菌株对特定病害的抵抗能力,一般分为:

1、高;

2、中;

3、低

4.49 生物学效率

食用菌产量(鲜)与培养料干重的百分比。计算公式

 

BE: 生物学效率

Ffw:食用菌鲜重

Sdw:培养料干重

4.50 鲜菇单重

随机取第一潮菇10个符合商品要求的子实体,称量,计算其平均值(单位:克)。

4.51 是否转基因

指明食用菌菌株是否是转基因菌株。

4.52 图像信息

微生物菌种资源的数字图像信息,主要包括子实体、菌落、子囊、担子、有性孢子、无性孢子、菌丝、生境,图片分辨率为1024×768像素以上,以外部文件存放,在该字段上填写图像文件的文件名称。图像文件命名规则为“平台资源号-n.jpg”(n为1、2、3、4……)。参照《国家自然科技资源平台数据上报规范》和《大型真菌图像采集技术规程》。

4.53 序列信息

指明菌株18S、28S、ITS、IGS以及其他基因或序列在Genebank中的注册号。

4.54 文献信息

列出该菌株相关的参考文献。

4.55 数据源主键

连接微生物菌种资源特性数据的主键值,以菌种保藏编号(无空格)表示。

5 子实体形态特征

5.1 菌盖

5.1.1 菌盖直径

菌盖的直径在子实体生长发育的不同阶段的大小不同,其直径的测量以成熟时为标准,栽培品种的菌盖直径以商品菇为标准,单位为cm。

直径

直径

 

 

 

                 

5.1.2 菌盖颜色

指明菌盖的颜色,采用美国蒙赛尔土壤色彩图卡(Munsell Washable Soil Color Charts)比对,填出相应的颜色。

5.1.3 菌盖形状

菌盖是子实体的帽状部分,因种类不同,而形状有所区别,有的在幼时和成熟时不一样,基本形状通常以成熟时为标准,大致分为:

 

 

1、 圆形

2、 半圆形

3、 圆锥形

4、 卵圆形

5、 钟形

6、 半球形

7、 斗笠形

8、 匙形

9、 扇形

10、      漏斗形

11、      喇叭形

12、      浅漏斗形

13、      圆筒形

14、      马鞍形

5.1.4 菌盖的中央

菌盖的中央部的以成熟时为标准,大致分为:

 

1、 平展

2、 凸起

3、 突尖

4、 脐状

5、 下凹

5.1.5 菌盖边缘

菌盖的边缘部的以成熟时为标准,大致分为:

 

 

1、 边缘平滑无条文

2、 边缘瓣状

3、 边缘撕裂

4、 边缘具条文

5、 边缘具粗条棱

6、 边缘内卷

7、 边缘反卷

8、 边缘翻起

9、 边缘波状

10、      菌盖边缘表皮延伸

5.1.6 菌盖表面

菌盖的表面的以成熟时为标准,大致分为:

 

 

 

1、 光滑

2、 皱纹

3、 具纤毛

4、 条纹

5、 具绒毛

6、 龟裂

7、 被粉末

8、 丛毛状鳞片

9、 角锥状鳞片

10、      块状鳞片

11、      具颗粒状结晶

12、      具小疣

5.1.7 菌盖表面粘不粘

1、 粘

2、 不粘

5.2 菌肉

5.2.1 颜色

指明菌肉的颜色,采用美国蒙赛尔土壤色彩图卡(Munsell Washable Soil Color Charts)比对,填出相应的颜色。

5.2.2 伤变色

受伤后是否变色,如果变色,采用美国蒙赛尔土壤色彩图卡(Munsell Washable Soil Color Charts)比对,填出相应的颜色。

5.3 子实层体

1、 菌褶

2、 菌管

3、 齿状

4、 平滑

5.4 菌褶

5.4.1 颜色

采用美国蒙赛尔土壤色彩图卡(Munsell Washable Soil Color Charts)比对,填出相应的颜色。

5.4.2 伤变色

菌褶受伤后是否变色,如果变色,采用美国蒙赛尔土壤色彩图卡(Munsell Washable Soil Color Charts)比对,填出相应的颜色。

5.4.3 密度

1、稀

2、中

3、密

5.4.4 菌褶

 

1、 离生

2、 弯生

3、 直生

4、 延生

5.4.5 菌褶

 

 

1、 等长

2、 不等长

3、 褶间具横脉

4、 交织成网状

5、 分叉

6、 网棱

7、 近乎平滑无菌褶

8、 刺状

5.5 菌管

5.5.1 管口形状

1、圆形

2、角形

5.5.2 管面颜色

指明管面颜色,采用美国蒙赛尔土壤色彩图卡(Munsell Washable Soil Color Charts)比对,填出相应的颜色。

5.5.3 菌管之间

1、易分离

2、不易分离

5.5.4 菌管排列

1、放射状

2、非放射状

5.6 菌环

菌环的主要特征类型包括(可复选):

 

 

 

1、 单层

2、 双层

3、 双层可沿菌柄上下移动

4、 单层可沿菌柄上下移动

5、 膜质絮状

6、 丝膜状(蛛网状)

7、 外菌幕破裂后附着菌盖边缘

8、 外菌幕破裂后附着菌盖边缘

9、 呈齿轮状

10、      生菌柄上部

11、      生菌柄中部

12、      生菌柄下部

5.7 菌柄

5.7.1 长度

菌柄的长度在子实体生长发育的不同阶段的大小不同,其长度的测量以成熟时为标准,栽培品种的菌柄长度以商品菇为标准,单位为cm。

 

菌柄长

菌柄长

5.7.2 直径

菌柄的直径在子实体生长发育的不同阶段的大小不同,其直径的测量以成熟时为标准,栽培品种的菌直径以商品菇为标准,单位为cm。

5.7.3 颜色

指明菌柄的颜色,采用美国蒙赛尔土壤色彩图卡(Munsell Washable Soil Color Charts)比对,填出相应的颜色。

5.7.4 菌柄与菌盖的位置

 

1、 中生

2、 偏生

3、 侧生

4、 无菌柄

5.7.5 形状

 

 

1、 圆柱形

2、 棒状

3、 纺锤形

4、 粗壮

5、 分枝

6、 基部联合

7、 基部膨大呈球形

8、 基部膨大呈臼状

9、 菌柄扭转

10、      基部延生呈假根状

5.7.6 附属物

1、 鳞片

2、 腺点

3、 丝光

5.7.7 质地

1、 肉质

2、 纤维质

3、 脆骨质

5.7.8 菌柄

1、 空心

2、 实心

5.8 菌托

5.8.1 颜色

采用美国蒙赛尔土壤色彩图卡(Munsell Washable Soil Color Charts)比对,填出相应的颜色。

5.8.2 形状

 

1、 苞状

2、 鞘状

3、 鳞茎状

4、 杯状

5、 杵状

6、 瓣状

7、 菌托退化

8、 带状

9、 数圈颗粒状

5.9 担子

 

1、 无隔担子(产2孢) 

2、 无隔担子(产4孢)

3、 纵隔担子

4、 横隔担子

5.10 孢子

5.10.1 孢子的形状

 

1、 圆球形

2、 卵圆形

3、 椭圆形

4、 星形

5、 纺锤形

6、 柠檬形

7、 长方椭圆形

8、 肾形

9、 多角形

10、      棱形

5.10.2 孢子表面特征

 

1、 表面近光滑

2、 小疣

3、 小瘤

4、 麻点

5、 刺棱

6、 纵条纹

7、 网纹

8、 光滑

9、 具刺

10、      具外孢膜

5.11 孢子印颜色

采用美国蒙赛尔土壤色彩图卡(Munsell Washable Soil Color Charts)比对,填出相应的颜色。

5.12 银耳目

5.12.1 担子果形状

1、 脑状

2、 瓣状

5.12.2 鲜担子果颜色

指明新鲜成熟的担子果颜色,采用美国蒙赛尔土壤色彩图卡(Munsell Washable Soil Color Charts)比对,填出相应的颜色。

5.12.3 干担子果颜色

将新鲜成熟的担子果在60℃条件下烘干后,观察其颜色,采用美国蒙赛尔土壤色彩图卡(Munsell Washable Soil Color Charts)比对,填出相应的颜色。

5.12.4 鲜担子果大小

用担子果的直径×高代表担子果的大小。

直径

5.13 木耳目

5.13.1 担子果形状

1、 耳壳状

2、 杯状

5.13.2 鲜担子果颜色

指明新鲜成熟的担子果颜色,采用美国蒙赛尔土壤色彩图卡(Munsell Washable Soil Color Charts)比对,填出相应的颜色。

5.13.3 鲜耳片大小

指明耳片的直径,单位:cm。

5.13.4 子实层表面

1、 光滑

2、 有褶皱

3、 网孔状

5.13.5 耳片背面的绒毛长度

指明耳片背面的绒毛长度,单位:um。

5.14 非褶菌目齿菌科

5.14.1 子实体直径

菌盖的直径在子实体生长发育的不同阶段的大小不同,其直径的测量以成熟时为标准,栽培品种的菌盖直径以商品菇为标准,单位为cm。

5.14.2 刺的长短

其长度的测量以成熟时为标准,栽培品种的菌盖直径以商品菇为标准,单位为cm。

5.14.3 子实体颜色

指明新鲜成熟的子实体颜色,采用美国蒙赛尔土壤色彩图卡(Munsell Washable Soil Color Charts)比对,填出相应的颜色。

5.15 其他特征

食用菌种类繁多,子实体形态多样,对于本标准为能涵盖的形态特征也需要进行描述。如担子菌门中腹菌类以及子囊菌门的食用菌的子实体形态特征,根据需要进行描述。

 

参考文献

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 中国菌种目录[M]. 北京: 机械工业出版社, 1992.

杨新美. 中国食用菌栽培学[M]. 北京: 农业出版社, 1986.

C.J.Alexopoulos, M.Blackwell, C.W.Mims. 菌物学概论[M]. 姚一建, 李玉,译. 北京: 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0.